時間:2017-05-07 21:21來源:經(jīng)濟日報 作者:中國直升機
|
資料圖:游客體驗直升機低空旅游。 隨著一架紅色羅賓遜R44直升機載著游客騰空而起,湖北武漢后官湖低空游正式推出;山西大同低空旅游項目對外發(fā)布,10位市民登機體驗,從空中鳥瞰家鄉(xiāng)美景;在四川羅江低空旅游首航儀式上,為了致敬勞動者,兩名環(huán)衛(wèi)工被選作代表去“換個角度看世界”……近段時間密集發(fā)生的這一系列新聞,讓“低空旅游”猛烈地撞進了公眾的視線。 所謂“低空旅游”,是指人們在低空空域(我國原則上是指真高1000米以下的垂直范圍),依托通用航空運輸、通用航空器和低空飛行器所從事的旅游、娛樂和運動。從這個角度來看,三角翼、滑翔傘、熱氣球等都算是“低空旅游”的范疇,但在這里,說的主要是直升機“低空旅游”。 作為我國通用航空供給側改革的重要領域,直升機“低空旅游”前途可觀,預計未來市場規(guī)模每年增長30%至50%。加上政策給力,去年出臺的《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通用航空業(yè)發(fā)展的指導意見》明確規(guī)定,到2020年,通用機場增加到500個,通用航空器增至5000架,年飛行量達到200萬小時以上。眼瞅著,旅游插上低空的翅膀、低空安上旅游的馬達之后,就要飛出一片新“藍海”。且慢,別急著憧憬未來,先談談價格再說。 直升機“低空旅游”想抓住的,是百姓旅游消費的熱情。但是,在消費這件事上,百姓對價格是極其敏感的,目前飛十幾分鐘就要上千元的情況、湊不滿人就要“被迫”以包機價格享受包機待遇的現(xiàn)實,讓很多人慨嘆“玩不起”。即使有些企業(yè)通過各種方式調低了成本,將游客單次體驗價格降到了600元左右,還是超出了大眾支出預期,難以形成規(guī)模效應;蛟S,同樣是看長城,景區(qū)門口擠得水泄不通、六公里外空中俯瞰八達嶺的通航機場卻異常冷清的原因,正在于此。 當然,直升機“低空旅游”看上去光鮮亮麗、實際上卻遭遇困窘的現(xiàn)實背后,還有一些十分關鍵、普通消費者卻難以感知的因素。比如,空域審批程序依然復雜,實行“一飛一報”“一事一議”;我國飛行器市場研發(fā)力量不足,生產(chǎn)、維修等環(huán)節(jié)薄弱,嚴重依賴國外進口,拉高了成本;專業(yè)駕駛員稀缺,培養(yǎng)費用居高不下,等等。 其實,這一切都說明我國直升機“低空旅游”市場才剛剛“起飛”,而且,從通航發(fā)展成熟的歐美國家經(jīng)驗來看,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是一個小規(guī)模市場。各地、各路資本在保持對“低空旅游”發(fā)展信心的同時,也要做好長時間培育市場的準備。 至于培育手段,首先就是科普飛行體驗知識,提高百姓對“低空旅游”的認知度。畢竟,得讓大家先知道有這樣一種旅游方式,才能談到參與的問題。國外的通用航空發(fā)展都是從“玩”開始的,以美國為例,很多人在兒童時期就體驗過模擬飛行,參與航空節(jié)、參觀航空博物館也是他們的休閑方式,而這也推動了美國航空文化的傳播與傳承。其次,要豐富產(chǎn)品設計。通用機場一般離市區(qū)較遠,如果游客開車一個小時到這里,卻只飛了10分鐘,吸引力是不大的。也就是說,除了飛之外,還可以在項目基地引入航空用品銷售、飛行影音享受、航模表演、視頻拍攝等,讓游客飛行之后不想走、回去之后還想來,這些周邊項目的利潤比飛行要高得多,有助緩解通航企業(yè)的運營壓力。再次,必須加強風險管控,注重安全意識的宣傳教育。這既包括針對運營企業(yè)的安全管理,也包括針對普通消費者的安全培訓,讓其充分了解可能存在的危險源,時刻以安全至上為準則來約束自己的行為。 總之,直升機“低空旅游”擁有光明的未來,這是事實;眼下剛剛起步,還面臨一系列掣肘,這也是事實。只有同時基于上述事實,認真打造符合直升機“低空旅游”的商業(yè)模式,我們才能更好地在空中欣賞地面上看不到的美景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