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間:2021-03-11 20:58來源:環(huán)球網(wǎng) 作者:中國通航
|
在傳統(tǒng)印象里,種水稻都需要農民在泥濘中進行播種育苗然后再彎著腰插秧移栽。但近年來,無人機研究專家與企業(yè)家們紛紛為農業(yè)無人機研發(fā)了播撒系統(tǒng),可以飛播播種水稻。一個宣傳視頻稱,用無人機播撒,更快、而且更省種子?多位農業(yè)領域的相關專家都表示:確實如此。
![]() 真的可以?對
中國農業(yè)大學何雄奎教授表示,沒問題,無人機飛播就是“省時省工省種”。其團隊的無人機播種實驗在2018年就開始試驗了,至今在安徽、湖北、湖南、廣東等很多地方都做了。無人機飛播的軌跡精準,可以撒播外,也可精準地成行成壟播種,效果更好。也是因為均勻播種,所以更節(jié)約種子。更重要的是,無人機飛播不用像傳統(tǒng)方式那樣去提前育苗移栽,節(jié)省了大量時間、資金。還能實現(xiàn)此前不可想象的“人機分離、農機土壤分離、人藥肥料種子分離”,進行“農機不進地”的水稻種植。
國家農業(yè)智能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航空應用技術部主任張瑞瑞表示,早就有水稻直播(撒播)技術并且一直在推行,因為效率高。但是受農機設備、種子質量等影響,推得比較緩慢。2010年后,隨著地面直播機的推廣,直播面積不斷增加。目前在南方地區(qū),水稻地面機械直播正在逐漸成為趨勢。而如果無人機可以做到精量直播(成行成壟,甚至點播),相對傳統(tǒng)的撒播確實能夠省一些種子。
畝產怎么樣?問題不簡單
無人機飛播這么快,那效果可以保證嗎?何雄奎教授表示,其團隊在安徽的實測結果顯示,無人機直播不僅沒有減產,畝產反而還增加了。
張瑞瑞主任認為,生產是個綜合的事情,很難對比單項技術。直播的秧苗密度會比較高,收獲時間晚,如果合理密植、品種合適產量會有所提高。直播跟插秧宜選擇不用的品種。畝產不能簡單直接對比。
而何雄奎教授說,無人機能實現(xiàn)精量播種,成行成隴,播量可調。前期的無人機水稻撒播研究與試驗結果表明:如果按照傳統(tǒng)播種量播下去并不會增產,種子量降下去反而增產了。他認為,增產是因為用無人機播撒更均勻,均勻帶來了更多的有益影響,無人機撒播水稻與對比試驗田的結果表明具有種群優(yōu)勢,所以無人機水稻播種與全程無人機作業(yè)生產管理還有許多農藝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挖掘。例如無人機水稻撒播均勻會形成種群優(yōu)勢,無人機水稻撒播苗的分蘗數(shù)要高于傳統(tǒng)育苗移栽苗的分蘗等這些現(xiàn)象需要進一步研究。
也有業(yè)內人士在看好這項技術的同時,還提到撒播對農田管理要求高,管理不善可能導致還需要補種。何雄奎教授分享給筆者的一份其撰寫的相關技術出版文獻為《水稻種植全程無人機作業(yè)管理生產技術》,無人機播種只是其中的一環(huán)。此外還涉及耕耙整地、選種催芽、無人機施肥、無人機施藥、全程智能化管理等內容。
飛播這么香,有些秧還得插
雖然無人機飛播“省時省工省種”是被普遍認可的,但再好的技術通常也都會有它的適用條件。何雄奎教授撰寫的文件中稱,適應推廣應用的主要區(qū)域,以適于水稻直播品種的黃淮海流域為主,南方丘陵山區(qū)同樣適合,品種與地域的適應性需要研究。
張瑞瑞主任表示,北方,尤其是東北受氣溫窗口期的影響,還是以育秧再插秧的方式為主。利用大棚提前育苗,人工育苗能避開不適宜秧苗生長的時間段。棚育秧苗抗逆性比較強,對不良環(huán)境的適應力也更高。
顯然,農業(yè)的相關技術并不簡單,每項技術的背后都有大量的學問。
|